2019年畢業典禮校長致辭(25/05/2019)

尊敬的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澳門大學校監崔世安博士,

尊敬的校董會主席林金城博士,

尊敬的大學議庭及校董會成員,

各位嘉賓、校友、家長、老師、同學:

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澳門大學2019年畢業典禮,共同見證我們1500多名應屆畢業生人生中重要的時刻,見證澳門大學又一度精彩的豐收!首先,我謹代表大學,對每一位圓滿完成學業的同學致以衷心的祝賀和最美好的祝願;並向各位為此奉獻出才華、心血、熱情與真誠的教職員工和學生家長表示崇高的敬意;也藉此機會,向一直關心和鼎力支持大學發展的社會各界表示誠摯的感謝!

同學們,在這裡,我想對我們的畢業生同學多說幾句。當我與你們一樣年輕的時候,我篤信“知識改變命運,視野成就人生”。現在也有人說“眼界成就境界,視野決定格局”,都是相似的意思。我曾經在不同的地方求學和工作,在追求理想和夢想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視野對個人成長和事業發展的重要性。所以今天,在這個畢業同學告別校園,展開人生新篇章的美好時刻,我想在此與大家分享關於我對“視野”的一些感悟。

視野首先需要高度。“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就是高度帶來的視野。在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具備國際視野是現今和未來衡量人才競爭力的重要標準。你的視野有多寬闊,你的世界就有多大。大鵬翱翔天際而俯視萬物,青蛙環視井底而不知大海。人的視野也是一樣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視野一般的人往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視野的寬闊與否決定著你對世界的認知程度,決定着你的所思所想,也直接決定了你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決定了你在社會和世界舞台的競爭力,從而支配你的命運。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也是為了擴大視野。登高望遠,登高而賦,講的都是高度與視野。一個人要獲得足夠的高度,可以登山上塔,不過更重要的是用知識和經歷墊高自己。如果說大學生活給了我們豐富的知識,那只是墊高我們的基礎,在此高度上還須學會開拓視野,這樣才能有更大成就。

今天我們國家前所未有地靠近了世界舞台中心,無論是祖國內地的各大中心城市,還是澳門本地,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所參與的國際競爭也日益激烈。我們在這樣的大背景、大趨勢下,求生存、謀發展,客觀上就要求我們必須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國際化素養。澳門大學一直努力營造積極、開放、包容、多元環境,打造國際化的校園文化,提供更多讓同學參與內地和海外國家或地區的學習和交流機會,致力拓寬學生多方位的視野,鼓勵每一位同學以更宏觀和廣闊的思維去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現在,澳門大學的學生可以到全球150多所著名高等院校交流和學習。同學們不僅可以在當地進一步提高語言能力、強化專業知識,更可以體驗不同的文化環境和生活經歷。在過去的四年裡,在座的許多畢業同學在學院、書院或學生事務部的組織安排下,都有到世界各地參加各種交流、學習和比賽的經驗。過程中除了提升個人專業知識外,還見識和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從不同維度拓寬了視野。例如,國際綜合度假村管理課程每年組織同學到美國學習交流和考察,了解行業在旅遊休閒的最新發展情況,將自己的專業水平更好與國際接軌;葡文系葉進洲同學在求學階段已到里斯本大學參加交換生計劃,獲得提升語言能力和增廣見聞的機會。2009年畢業之後,到安哥拉當地的一家鋼鐵廠做傳譯和文書的工作,參與了中國與葡語系國家商貿服務合作平台的建設,四年之後,更與朋友一起在安哥拉創立了自己的公司;澳門大學學生團隊“絲路Macau”、“南嘉智造”及“Team Whee”在2018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業實踐挑戰賽,成功從逾百個決賽項目中脫穎而出,取得兩銀一銅佳績;此外,大學也積極鼓勵同學們到內地貴州省從江縣協助開展教育幫扶工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同學們體會到如何發揮自己的力量,切實幫助有需要的人,並為自己的國家發展作出貢獻。

同學們,古語云:“吾生有涯,而學而無涯”,意即我們常說的“活到老,學到老”。我們生長在一個變化的年代,變幻才是永恆,在你們未來的人生路途中,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和攀高,才能使得自己見多識廣,視野不斷的開闊,才可以避免“故步自封”和“盲人摸象”,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是國家在新時代下的重要發展戰略,已於3個月前正式公佈,標誌著大灣區建設進入全面開展和落實階段。澳門融入大灣區和國家發展大局是大勢所趨,這意味著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的機遇,包括給我們年輕畢業生帶來大顯身手的機會。

同學們,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你們風華正茂,要樹立遠大理想,志存高遠,而且要做一個關心國家命運的人,要始終把自己的理想和夢想與國家的發展緊密聯繫起來,期望你們能把握當前機遇,繼續登高望遠,用知識的積累墊高自己,用高遠的境界開拓視野,用宏大的格局創造未來。願你們像大鵬用堅實的翅膀搏擊長空,翱翔天際。

最後,我再次向即將踏上新征程的全體畢業生致以衷心祝賀,祝願我們的畢業生鵬程萬里,前程似錦。祝願各位來賓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2018年榮譽學位及高等學位頒授典禮校長致辭(01/12/2018)

尊敬的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兼澳門大學校監代表、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博士,

尊敬的校董會主席林金城博士,

尊敬的校董會榮譽學位及榮譽名銜委員會主席李沛霖先生,

尊敬的大學議庭和校董會成員,

各位嘉賓、各位同事、各位同學:

 

下午好!歡迎大家蒞臨2018年榮譽學位及高等學位頒授典禮。

澳門大學還將向五位傑出人士:王安憶教授、阿龍‧切哈諾沃(Aaron J. Ciechanover)教授、沈祖堯教授、劉少榮博士及劉藝良先生頒授澳大榮譽博士學位,他們五位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取得卓越成就,富有遠見卓識,予人啟迪,令人敬佩。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向當中三位傑出人士頒發榮譽博士學位,他們分別是:奉行以身作則的知名教育家和腸胃研究專科權威——沈祖堯教授獲頒榮譽教育博士學位;著名航空貨運與物流業的領軍人物和傑出校友典範——劉少榮博士獲頒榮譽工商管理博士學位;以堅持不懈的精神造福社會、支持教育及投身公益的澳門工商界翹楚——劉藝良先生獲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而王安憶教授和阿龍‧切哈諾沃教授的榮譽博士學位將另行頒授。

澳門大學在中央政府的關懷下,在澳門特區政府和澳門社會的支持下,在全體師生員工的努力下,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這些進步中,我們的辦學理念也不斷清晰,套用文學界、文化界的一個真理性的表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們明確了;在大學教育方面,越是澳門的,越可能是世界的。大學應該有夢想,澳門大學把追求卓越大學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這將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在此過程中,首先要將澳門大學辦成為澳門人滿意、為澳門人驕傲、為澳門服務、為愛國愛澳培養優秀人才的大學,在教學、研究、建設及社會服務方面都要體現明確的澳門關懷,從而探索出澳門特色,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以自身鮮明的特色體現向世界高等教育界貢獻出我們自己的形象。

展望未來,澳門大學將在教研、科技成果轉化、國際交流等多方面乘勢而上,努力以紮實的工作落實國家主席習近平期盼澳門高校培養更多愛國愛澳人才,創造更多科技成果的重要指示,並在國家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匯聚不同專業的高端人才進行更多的跨學科、跨領域合作,以更新的發展策略發掘更多的優勢,藉以壯大自身發展,激勵師生在澳門、國家及全球的發展中收穫更多,使澳門大學更好地立足澳門、融入灣區、面向全國、走向世界。

各位畢業生:大學的事業在發展,大學的聲譽在提高,大學的影響力在攀升,這一切不僅與你們的過去、現在有關,也有助於你們未來的發展。大學有條件讓你們帶著一定的自豪感向熟悉的校園告別。爲了留念,你們會選取大學優美的景致作爲你們青春的記憶與見證,這時候可別忘了一個重要景點:屹立在澳大蓮花廣場、由國家教育部於今年四月贈送澳門大學的主題雕塑“博雅之璧” 。“博雅之璧”不單是澳大校園的代表性景點,它承載著澳門大學“仁、義、禮、知、信”的校訓精神和“大博”、“大雅”的人才培育理念,因此,我想借“博雅之璧”來勉勵同學們,要銘記著校訓和澳大教育的博雅精神。在展開未來的人生旅程時,希望同學們多關心和投入澳門和國家的未來發展佈局,多涉獵個人專業或研究領域以外的時事以拓展視野、開闊思路。澳門在大灣區的“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 三大發展定位明確,加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穩步推進及港珠澳大橋的開通,結合內地龐大的就業市場和創新創業氛圍,高端人才的流動性變得更加暢順,多個專業領域對高端人才需求殷切,我相信各種新機遇能為同學們的生涯發展帶來嶄新思路。同時,希望你們能從幾位榮譽博士的輝煌與成功中得到啟發,視他們為楷模,活出自身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成就人生的豐盛而偉美。祝願所有應屆畢業生一帆風順、鵬程萬里!祝各位來賓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謝謝各位!

2018年畢業典禮校長致辭(26/05/2018)

尊敬的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澳門大學校監崔世安博士,

尊敬的校董會主席林金城博士,

尊敬的大學議庭及校董會成員,

各位嘉賓、校友、家長、老師、同學:

 

歡迎出席澳門大學2018年畢業典禮,讓我們共同見證畢業同學揮手告別校園,邁向精彩人生。首先,我謹代表大學,向圓滿完成學業的同學們致以熱烈的祝賀和最美好的祝願!向辛勤付出的各位教職員工和學生家長表示崇高的敬意!也借此機會,向關心和鼎力支持大學發展的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

 

今天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很特別的日子,這是我第一次在澳門大學的畢業典禮中致辭。澳門大學經過三十七年的發展,已形成以專業、通識、研習及社群教育為主的全人教育模式,建立了學院與書院相輔相成的協同育人體系。其中住宿式書院系統更是澳大本科生教育的最大特色,是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 (John Dewey) 提出“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澳大實踐。

 

光陰荏苒,時光流馳。四年前,澳門大學從舊校區全面遷入現在的校園,同學們滿懷憧憬來到優美宜人、如詩如畫的澳大校園裡學習和生活,今天成為了首批在這校園渡過四年美好大學時光的畢業生,你們是大學快速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更是受益者。

 

過去四年,同學們在全天候、跨學科的書院學習共同體一起生活、學習及實踐,各有收穫和感悟,留下了不少精彩故事。如在曹光彪書院內,就有三位同學為了實現創業理想,合資開設了一家以高科技娛樂為主的公司。他們的創業夢想得到書院的大力支持,特別為三人在書院內提供實驗空間支持他們一展抱負。創新造就創業,創業激勵鬥志。這三位同學在科研發明的道路上與同學分享了自身的創業經驗:創業是要從內心出發去實踐自己的抱負,創業是要有價值而且要有益於社會發展。

 

把學習與生活一體化的書院教育不僅引領學生從中體會到生活處處皆學問的道理,也感動了他們的家長。去年“天鴿”風災過後,一位書院學生的家長曾在報章發表了一篇短文,不但沒有不滿在澳大讀書的兒子未能在災後馬上復課,而且還讚揚兒子在讀的書院組織同學走出校園做義工,擔起澳大學子為社會服務的義務。這位家長在文中講到學生透過義工身份看到天災給社會帶來的不幸景象,也學懂在災後自發為社會大眾付出自己的力量和愛心。我由衷地感謝家長們對澳大全人教育模式的支持和肯定。我深信同學們四年來在書院生活過的所有痕跡都不會消失,它會潛移默化地為學生的未來帶來積極的影響,這正是澳大建立住宿式書院的核心價值。

 

新征程即將開啟,各位畢業同學都有新的目標和夢想要一一實現。我勉勵同學們牢記校訓,志存高遠,積極發揮自身所長,用創新成就夢想,用毅力達成目標,勇於嘗試,敢闖新路,為澳門、為祖國以至全球的發展注入更多新思維新動力。今日踏出校門,你們將立即面臨瞬間萬變、競爭日益激烈的陌生環境,要立於不敗之地的唯一利器就是勤學善思,不斷探求新知,正如2005年喬布斯先生在史丹福大學畢業禮演講時說:“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飢,虛心若愚”。願你們通過不斷學習和奮鬥活出精彩人生,今天你們以澳大為榮,明天澳大將以你們為榮!

 

臨別在即,我再次向全體畢業生致以衷心的祝賀,誠摯祝福大家前程錦繡、鵬程萬里。衷心祝願所有嘉賓、校友、家長、老師、同學,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謝謝大家!

校長就職典禮演辭(24/01/2018)

尊敬的校董會主席林金城博士,

尊敬的大學議庭及校董會成員,

各位嘉賓、各位同事、各位同學:

 

大家下午好!承蒙各位的厚愛,在百忙中來參加就職典禮,深表謝意!首先我十分感謝校長遴選委員對我的肯定;非常感謝校董會對我的推薦;衷心感謝行政長官的委任,給予我機會接下澳門大學第九任校長的重任,為澳門大學和澳門社會服務。今天站在這個莊嚴的就職演講臺上,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近年來,澳門大學已發展成為具有區域特色的高水平大學,這要歸功於中央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大學議庭及校董會各位成員的悉心關懷,澳門社會各界的協助,同樣離不開歷任校長的領導與所有教職員的努力。

 

回首過去,崢嶸歲月卅七年,展望未來,風正帆懸萬里程。在規劃大學的未來發展方面,我認為既要向前看,也要總結經驗,銘記前人的累積,珍惜現有的成果,在傳承基礎上不斷完善、優化、提升和創新。我將廣泛聽取校內外各方的意見,搭建起同仁間相互溝通的橋樑,建立互信,集思廣益,就大學的發展思路達成廣泛共識,制定出不斷追求卓越,提高辦學品質和提升全球影響力的發展策略。在此我謹就個人對澳門大學未來發展四個方面的初步設想與大家分享和交流。

 

首先,優化協同育人的學習體系,努力促進每一位學生在不同層次和不同方面成才。

古語有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意思是:天下治理好要靠人才,培養人才要靠教育,教育施行的基礎要靠學校。學生是澳門的希望,也是國家的希望,讓每一位學生在不同層次和不同方面成才,關係到澳門和祖國的未來,我們要全力配合特區政府“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的政策方針,將澳門大學建設成高等教育的卓越高地。

 

提供高品質的本科生教育是卓越大學的基本使命。我們將進一步優化包括通識教育、專業教育、研習教育及社群教育在內的全人教育模式,發揮好榮譽學院、住宿制書院系統與學院的協同育人優勢,積極開展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學生與內地和海外知名高校更多交流、學習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努力培養具備家國情懷並志向遠大,國際視野且具有創新思維,有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的有用之才、棟樑之才。

 

研究生教育水平決定卓越大學的辦學高度。為此,我們將採取系列措施提高研究生教育品質,主要包括:提高博士研究生生源質量,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的建設,強調培養研究生的學術精神與創新能力,為他們積極搭建國際合作研究的平台,提供更多參與前沿科學研究與跨學科的研究機會等。卓越大學應該積極營造卓越的學術環境,努力把研究生培養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能為推動人類文明進程,和解決相關科學難題的各類高層次人才。

 

二,努力營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和諧工作環境,發揮每一位教職員的專長和潛能。

大學之大,重在大師。惟名師才能出高徒,有大師才能稱大學。擁有一支充滿活力、具備全球學術聲譽、教學能力精湛且師德高尚的師資隊伍,是建成卓越大學的關鍵性要素。我們要盡力營造一種同心同德、同舟共濟、包容和諧、“近者悅遠者來”的工作氛圍,提升全體教職員對大學的歸屬感,尊重每一位教職員的付出,調動每一位教職員的積極性,發揮每一位教職員的優長,使他們能各盡其能地高水平履行好教研與管理服務的職能。

我們將進一步優化、完善師資隊伍的分類評價機制,在考慮和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的基礎下,參考、借鑒卓越大學的教師標準,不斷提高行政管理服務水平和資源使用效率,加大力度引進高水平人才,努力為全體教師創造優渥條件,激發潛能,攻堅前沿,力爭打造出一支具有國際學術影響力的教師隊伍。

 

三,進一步構建開放合作的研究機制,提升每一項研究成果的創新性和影響力。

卓越大學有對未知世界做出不斷探索的責任和能力,也是形成卓著聲譽與影響力的核心要素。我們將在提高整體學術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凝聚重點,提高研究品質和內涵,形成澳門大學在人文、社會科學和科技領域的研究優勢與特色。構建起開放合作的研究體系,包括加強校內跨學科的協同,加強與內地高校、研究院所和企業的聯繫與合作,深化國際科研合作。進一步改革大學的研究管理服務體系,為研究活動順利開展提供機制保障。加強研教融合,提高研究反哺教學的能力。不斷提高解決人類共同面對問題的能力,努力在相關研究領域內具備全球學術領導力與國際聲譽。

 

四,持續完善植根澳門的社會服務平台,將服務澳門的意識落實到澳門經濟社會發展的每一個可能領域。

卓越大學的辦學實力和社會服務能力相輔相成,大學的辦學實力越大,服務社會的能力也就越強,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重要。澳門大學作為澳門特區唯一的公立綜合性大學,應更好地植根澳門,走出象牙塔,以服務澳門社會為己任。我們將加強智庫建設助力澳門特區科學施政,積極為澳門的“一中心、一平台”未來發展定位提供強大智力支持。持續推動政產學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為澳門智慧城市的建設、醫療水平的提升、基礎教育品質的提高等提供各方面的支撐與服務,為本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應有的、更大的作用。

 

處在新時代,踏上新征程;進入新崗位,履行新使命。我深感任重道遠,宜當克盡厥職,夙興夜寐,念茲在茲。一個人要有抱負,才會獲得更大的成功;一所大學必須要有夢想,才會不斷追求卓越。澳門大學要立足澳門、融入灣區、面向全國、走向世界,共同建設澳門、服務國家、貢獻人類。我們將秉承大學“仁、義、禮、知、信”的校訓,以師生為本的辦學理念,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奮鬥,努力把澳門大學辦成一所澳門人感到滿意,優秀的學生都希望來讀,傑出的學者都願意來工作的卓越大學。

我再次感謝大家的蒞臨,敬祝大家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家庭幸福、萬事如意!

謝謝大家。

宋永華
澳門大學校長

致澳大成員的信息(09/01/2018)

各位同事、同學、校友:

今天是我正式就任澳門大學校長的第一天,值此新年伊始之際,我謹向大家致以新年的祝福,祝願大家2018年事事順利,身體健康!

獲大學校董會的推薦和行政長官委任為澳大第九任校長,我深感榮幸。在過去幾個月,我先後與部份校董會成員、師生及員工見面,感謝大家給予我的熱情歡迎,並與我分享在澳大的學習、工作及生活經驗。廣闊校園內的一草一木,一流的軟硬設施,以及濃厚的學術氛圍,置身其中讓我親切感受到全校師生、員工、校友們對澳門大學所傾注的心血和貢獻。

毋庸置疑,澳門大學所取得的飛躍進展,以及不斷提升的學術影響和國際聲譽,離不開中央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的大力支持,現任和歷任澳大校監、校董及校長們的卓越領導,社會各界賢達的關懷和無私奉獻,以及大學所有教職員的努力付出。

新時代、新征程;新崗位,新使命。我將儘快投入澳大校長的工作,在未來的幾個月,期待能與更多的教職員工、學生及校友進行各種正式和非正式的會面,並將進一步與澳門社會加強溝通和互動,了解大家對澳大未來發展的想法和意見,我期盼與大家攜手合作,同心同德,繼續努力不懈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全力引領澳門大學在現有的基礎上努力開拓創新,迎接新機遇,使澳大發展更上一層樓!

宋永華
澳門大學校長